专题:外观设计 第14页

他山之石

中国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种类大全

合肥知识产权律师 发布于 2016-04-09

 一、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指前所未有、独创、新颖和实用的专利技术或方法; 它在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及外观专利三种专利类型中的技术含量及价值是最高的,因此发明专利的保护期是最长的(保20年)。 类型 发明专利包括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两大类。 1、产品发明 产品发明,是指用发明人所提供...

他山之石

谢新林诉海宁明扬公司等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对已经失效的外观设计专利的实施不宜认定侵犯该外观设计图片的著作权

合肥知识产权律师 发布于 2016-03-22

  判决要旨   尽管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分属不同的权利,外观设计专利权终止后,外观设计图片的著作权并不必然随之消灭,但无论是从促进专利法“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之立法目的实现,还是从保护社会公众信赖利益的角度出发,均不宜将对已经终止的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实施认定为侵犯...

他山之石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经典案例之深圳市将者科技有限公司诉东莞市慧衍电子有限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

合肥知识产权律师 发布于 2016-03-20

  裁判要旨:   确定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应当限于侵权人因侵犯专利权行为所获得的利益。侵害涉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电源主机为被诉侵权产品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的主要零部件,其外观亦构成产品外观的主要部分,在实现整款产品的利润时发挥主要作用,因侵害该专利权的行为所获得的利益可视为主要...

他山之石

外观设计为公众所知的审查判定——评马蒂布兰兹贸易公司诉皇冠家庭用品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案

合肥知识产权律师 发布于 2016-03-17

  作 者 | 赵千喜 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   来 源 | 知产力   【裁判要旨】   申请人就产品的外观申请专利保护之前即委托他人进行产品加工制造,该受托人在接受委托后又转托第三方生产时,如专利权人或其受托人未就产品外观设计方案向第三方提出明确保密要求,而...

他山之石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模式的比较和选择

合肥知识产权律师 发布于 2016-03-13

  作者:马云鹏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二庭   来源:微信IDesignSipo   前面三期将司法实践中曾有过的混淆模式、创新模式和整体视觉效果模式等判定模式,从其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和保护利弊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期内容将就相关判定模式的比较和选择进行剖析和研究。...

他山之石

从戴森案看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步骤及主要考量因素

合肥知识产权律师 发布于 2016-03-11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外观设计申诉处   作者:许媛媛 陶应磊 吴大章   案情简介   在全球的真空吸尘器技术领域中,戴森公司(下称戴森)首次引入气旋技术,利用强大的离心力将灰尘和污垢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直接进入集尘室,从而发明了世界上首个无集尘袋真空吸尘器。19...

他山之石

在他人外观设计专利上附加新的图案、色彩设计要素不影响专利侵权判定

合肥知识产权律师 发布于 2016-02-19

  案情回顾   一审案号: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穗中法民三初字第165号民事判决书   二审案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1)粤高法民三终字第164号民事判决书   再审案号: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申字第29号民事裁定书   判决要点   在产品上使用与他人...

他山之石

为自用目的制作招牌是否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评王征宇诉武汉市小山城餐饮有限公司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

合肥知识产权律师 发布于 2016-02-19

  案号   (2012)鄂武汉中知初字第2173号   (2013)鄂民三终字第145号   裁判要旨   店面招牌属于经营者的营业标识而非属于工业生产的产品,为避免商标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冲突,对有关店面招牌的设计不宜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但在该招牌设计已获专利授权并被宣告无效...

他山之石

专利律师解读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例

合肥知识产权律师 发布于 2016-02-19

  南京xx有限公司诉称其自行研制的系列路灯,于2004年8月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并于2005年2月9日被授权生效,2005年4月份该发现山东xxx有限公司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生产和使用该公司专利产品去进行自己中标项目的安装。为此,南京xx照明有限公司经过和...

他山之石

“设计空间”在外观设计专利相似判定中的作用

合肥知识产权律师 发布于 2016-02-12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主要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的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三条规定明确了以“相同或相近类别产品”作为判断范围、以“一般消费者”作为判断主体、以“整体比较”作为判断方法。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