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众筹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 李俊慧

  来自: 南方都市报

  有众筹,不等于创业易。

  不可否认,众筹平台以及众筹模式的兴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只要有好想法或创意,即使还没投入生产就可以拿出来发起众筹。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未能提前做好知识产权以及商业秘密保护的话,众筹也可能会成为创业或创新的“绞肉机”———产品众筹尚未结束,一些抄袭山寨产品已经大量充斥市场,待众筹的产品上市时,发现市场可能已饱和。

  那么,创业众筹该如何在众筹过程中做好知识产权以及商业秘密保护呢?

  曾经一度火爆的“手机智能按键”(小米叫“米键”,360叫“智键”),已知的创意最早可能出现在2013年。

  有资料显示,早在2013年8月,一个叫“Pressy”的产品就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发起了一个“手机智能按键”的项目或产品众筹。

  Pressy的想法非常巧妙,在耳机插孔上装一个按钮,从手机的耳机电路取得驱动电流,再驱动麦克风电路产生简单的按钮电平。最终通过手机上的应用采集麦克风电平,来识别按钮是否被按下,并根据按下的次数和长短做相应的动作(类似于莫尔斯电码)。

  由于想法独特、介绍诱人、定价低廉,两位项目发起者在众筹平台迅速募集到了400万元的资金,相当于预期募集金额的20倍左右。

  欣喜若狂的项目发起者,原计划2014年上半年正式发布产品,结果效仿者们的产品却率先上市,仅国内就有小米推出的“米键”,360推出的“智键”等。

  事实上,在众筹发起者Pressy的计划中,其众筹的资金中原计划要花2000美元撰写专利申请保护。

  显然,从“手机智能按键”项目众筹中,我们可以发现产品众筹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首先,众筹时对项目原理及实现方式,描述不宜过于全面。以“手机智能按键”为例,其在众筹平台上对产品原理或技术方面的“全面描述”,其细致程度堪比专利申请书中的专利内容描述。

  其结果是,很多同行从业人士按照其描述或介绍,就可以“照猫画虎”研发出类似产品。

  其次,项目应提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规划和布局。产品众筹模式因为兼具品牌推广、商品预售以及“以购定产”等优势和价值,不仅吸引了很多创业团队的参与,也吸引了类似魅族等有一定知名度的厂商参与。

  对创业团队而言,参与产品众筹的同时,更应提前做好一些知识产权部署或商业秘密保护。

  其一,提前做好商标保护。大多数参与众筹的产品或项目,创业团队都会取个名字。如果没有单独命名,则尽量使用公司名称。如果已单独命名,则需要提前做好包括商标、域名等在内的各类商业标识的申请保护,至少做到未提交申请保护的名称暂不公开使用,以免被有心之人提前抢注。

  要知道不是每个创业项目都能像“滴滴打车”那么幸运,在公司成立4个月后、产品上线2个月后,才开始着手布局商标还能持续获得融资。

  其二,适当做好专利布局。大多数参与众筹产品都需要设计精美的产品介绍海报。一方面,创业团队应对产品的外观或样式,提前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另一方面,对于产品的核心技术或是实现方式,也要提前做好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保护。

  其三,做好商业秘密保护。所谓商业秘密,一般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比如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经营信息以及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等技术信息。

  创业团队参与项目或产品众筹,如果无精力或财力申请专利保护,就要想办法采取保密措施,对提交众筹产品的核心技术或原理加以保护。

  如果创业团队在众筹时不“留一手”,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山寨厂商对其创意“上下其手”了。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