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大国科技转化之痛

  来源:中国科技网

  文·毛振华

  在全国22万个项目合同里,只有2571个是专利转让合同。如果把专利授权数做一个分母,那么专利转让实施率则仅有0.41%。

  随着“十三五”期间创业、创新氛围的日益浓厚,专利申请亦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与个人的重视。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记者从中国首家知识产权交易所获悉,由于多重因素导致交易量匮乏,交易所运营正面临困境。业内人士建议,当前中国急需加强专利价值发掘与保护,切断专利“黑色寻租”空间;通过推动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交易量匮乏,知识产权交易所陷入生存困境。

  在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颇受关注。

  不过,顶着中国首家知识产权交易所的光环,它从2011年6月挂牌至今运行却并不理想。尤其是4年时间交易量仅为个位数,让这种尴尬更为凸显。

  在位于天津开发区的MSD商务中心,记者见到了该交易所副总裁杨伟民。谈及目前交易所的运营情况,他接连用几个“非常糟糕”来形容。

  据他介绍,成立之初,交易所上下曾雄心勃勃地希望能推动国内知识产权交易、保护,使之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在交易模式上,他们最初定位为开展知识产权份额化交易,让具有价值的、昂贵的知识产权可以像股票一样被众多投资者持有、交易,但正是这一选择为交易所今后的经营困境埋下了伏笔。

  成立当年11月,《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出台。其中明确规定了交易场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再加上后期交易所整顿,杨伟民他们的原有计划全部取消,重新回到一对一产权交易。

  “从2012年到现在基本没什么交易量,做成的也就四五笔,每一笔从挂牌到完成几乎都超过了9个月。”杨伟民说,传统一对一产权交易方式十分有限,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很难做大。尽管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专利申请量,但真正能够拿到交易所变现交易的不多,有的交易甚至出于特殊目的见不得“阳光”。再加上对份额化交易的限制,导致了交易所经营的萧条。

  记者从该交易所官网上注意到,在网站“成功案例”一栏只有4项,其中3项与股权融资相关,只有1项为专利授权许可生产,真正的知识产权上市交易几乎为零。由于经营情况不理想,以纳税等为基础的地方政府配套支持难以落实,这反过来加剧了交易所的生存困境。

  即便后期将经营方向调整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却仍面临如何让银行认可的问题。杨伟民说,交易所在探索建设质押融资平台和质物处置平台后发现,专利权不同于物权,在认识和评估上有一定门槛,类似显像管技术这类专利的价值还受年限影响,银行对专利权的价值评估采取审慎态度。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的确非常大。”他表示,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普遍不到5年,一旦企业破产,银行拿着抵押的专利如何变现目前仍是难题,“让银行承担风险也不现实”。

  “国内专利中至少七成以上价值有限”

  从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在实际运营中遭遇的困境分析,当前,中国专利的使用与保护主要面临三大难题:

  首先是基数大,转化率低,数量庞大的专利,专利价值却普遍不高。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共受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23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2.8万件,同比增长12.5%,申请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

  尽管拥有如此庞大的专利申请量,但绝大多数停留在概念里,并未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发展咨询专家林耕称,在全国22万个项目合同里,只有2571个是专利转让合同。如果把专利授权数做一个分母,那么专利转让实施率则仅有0.41%。

  “国内专利中至少七成以上价值有限。”杨伟民认为,专利价值普遍不高是造成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他举例说,他曾接手转让一个实用新型专利质押贷款,为口服液瓶盖的开启方式,事实上,相关瓶盖开启方式的专利屡见不鲜。“这种专利价值非常低,贷款给他可能连利息都还不上,我们不建议银行放款。”他还接触过一个医药领域专利,由于并未拿到国家准字号,后期转化为药品的投资会非常大,也难以在市场上流通。

  此外,专利权沦为纯粹“门槛性”工具被随意使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杨伟民透露,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专利其实有很多,但大都限于私下交易,其交易目的也并非为做成商品,而是利用它较快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享受税收、资金扶持等方面优惠。“这类专利需求不管内容,只看价格,越便宜越好。我们交易所挂牌的发明专利一般单价在10万元以上,所以买来并不合适。”

  记者通过网络联系到一家专利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可以为参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利,发明专利价格在5万到6万,实用新型专利约为5000元,而且“包拿证”,实用新型专利6个一起“打包”购买还有优惠。

  为证明确有专利,他向记者展示了今年新近申请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照明功能路由器”,售价在3500元。他表示,一旦确认购买,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变更,十分方便。卖家还表示,通过其购买专利用于考研、评职称的也不在少数。

  同时,国内专利评估机构普遍缺乏权威性,也使得估值背离了真正价值。由于专利估值与融资额多少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融资额度通常是专利估值的50%以下甚至是10%,不少专利评估机构估值为迎合市场需要,存在虚高。有业内人士称,曾亲眼目睹过一款烤鸭炉的专利评估价值高达数亿元,明显超过其应有价值,“套现”目的明显。

  应避免专利权被“放逐”

  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在对待专利问题上应避免三种倾向,特别是应加大对专利价值的深度挖掘,并凭此作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维护国家安全。

  一是避免专利权在网络环境下被“放逐”,加大新时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网络正在成为知识产权侵犯和制假售假的主要集散地。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教授唐锡光指出,文艺作品、设计创意、解决方案等知识产权在网络环境下更容易被复制、传播和获利。侵权仿制产品甚至借助网络“出海”,对于中国的海外形象也是一种无形伤害。

  成都风雅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杨荣告诉记者,他所经营的三国题材旅游衍生品一旦推向市场受热捧,不出几周就会被大量仿制,网上仿制更是数不胜数。尽管申请专利,但若靠民营企业起诉侵权,首先无暇长期应付,其次即便获胜也获赔不多。“钱可以一点一点挣,但知识产权侵害是伤筋动骨的事情。”杨荣的感慨值得深思。

  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没有终点,当前急需线上线下联动,加大对网络侵权行为处罚力度,将侵犯专利权纳入企业或个人信用档案,并与金融部门联网。

  二是避免知识产权价值被人为“流放”,加大对知识产权价值的挖掘和利用力度。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题材如花木兰、熊猫等经好莱坞推手大放异彩,为中国文化领域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和开发敲响了警钟。去年以来,以网游企业为代表的文化行业对IP(知识产权)争夺愈演愈烈。例如《鬼吹灯》等已被认可的作品一旦被移植到网游平台,很容易在短期内聚拢原作粉丝,转化为市场价值,同时限制同类竞争对手,成为一种强效进攻性武器。

  杨伟民指出,现实中,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价值较高,比较容易变现。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看中的正是后者在通信行业积累的多达1.7万个专利。中国一方面应加大这些领域专利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带动企业创新;另一方面应注重培育积累,在今后以此作为同他国竞争的筹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三是避免知识产权被肆意“滥用”,成为“作弊”的工具。业内人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着重对专利与相关评定之间的匹配度、近期的受益人变更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不给“作弊”留有空间。当然,相关部门也应该反思,把是否拥有专利作为评定的标准或加分因素是否有必要,如无绝对必要应尽可能取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天津滨海新区科委主任黄亚楼告诉记者,对于缺少固定资产的初创型中小企业来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缓解“融资难”上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家建议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评价体系,探索成立带有第三方公益性质的知识产权评价机构,给专利相对合理的价值评估,以降低金融部门融资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于真正有市场和社会价值的专利,应给予落地转化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