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OS2系统时代,对所有的专利案件管理只能通过手工完成,在一封封纸件案卷袋扉页上用铅笔写上本案的分类号,发明点,审查时引用的条款,代理人答复的亮点,审查引申等等内容,以便日后审查时借鉴,但随着审查案卷的增多和无纸化审查,这个习惯也就慢慢地丢掉了,但是对所审查案件的定期分析的习惯却一直保持了下来.
审查员对专利案件的管理相对企业和院所简单很多,代理机构现在普遍使用智慧芽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而很多大公司也都有自己的专利管理平台,例如富士康、中移动等等,这些平台基本包括信息管理、流程管理、时限管理、费用管理、简单统计等5大版块,高级一些的还包括专利资产评估、专利信息跟踪与共享等版块,其中,信息管理所提供的字段基本是申请号、公开号、证书号、申请日、公开日、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分类号、发明名称、摘要、权利要求、说明书、联系方式信息等14项信息.然而,没有一个专利平台有专利引申分析,基本都是拿来主义.富士康的专利平台的建立最初是凭借自己日常一篇一篇的积累而形成的,早期通过自己的加工加入了专利引申分析内容.审查员对一件申请作出引申思考,一方面是为了日后审查借鉴之用,一方面也是为了积累对所在产业进行一致性和前瞻性分析的素材,而对于企业,专利管理就是效率,专利分析就是效益,从大一点来讲,从一件专利案卷中引申出来一句话,也许就会是某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往小了说,其为日后专利评估、预警分析也能够提供支持.最近炒得比较火的华为前员工杨学军卖5G专利事件即折射出华为在专利管理方面是出了问题的,杨学军不管其技术走的哪个路线,但哪一条路都有可能成为日后的标准,为了成本企业可能会选择其中一条最佳线路,但是最好不要去堵住其他的路,杨学军事件其实给专利管理者提个警醒,每一个案件都是有生命的,要像尊重生命一样尊重每一个案卷,管理每一个案卷,就像管理自己的学生一样,知道他的特长和爱好是什么,不因为学生淘气而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所以,笔者建议,在专利管理平台上做信息管理字段的时候,最好尽量加上专利引申信息,而不要只是信息的简单罗列.举一个平常IPR们都会遇到的例子,经常听朋友们讲,用智慧芽总有一种找不到主分类的感觉,是的,智慧芽中基本没有区分主分类和副分类,自然是不知道这个案子到底主分类号是哪个,这往往给企业IPR们带来很大的困惑,例如一件发明名称为”一种显示装置”,涉及的分类号可能是H04N、G09G、G02B、 G02F这4个,在专利局公开文本扉页往往告诉这个案子主分类号是哪一个,以作为进入实审哪个部门,而在智慧芽中则有可能把H04N放前头,也有可能把G02B放前头,给IPR们一种放在第一位就是主分类的错觉,结果,根据这个分案子,导致接收具体案卷的专利师们很头疼,通信专利工程师处理光学信息案子,光学专利工程师处理逻辑算法的案子.这只是专利信息简单罗列造成困惑的一个例子,试想如果加一个字段,哪怕表明这个案子是利用液晶透镜或者柱镜阵列技术路线还是通过逻辑计算技术路线的字段,效果则大大不同.一旦你手中的案子被你标引上了走蓝光路线的技术,可以想象你今后在这件案子上能做的事情肯定会很多.
限于篇幅只和大家讨论这么多,总之希望智慧芽们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全面.
作者:吴坤军
出处:思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