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互联网创业者的专利故事

  在一些创业者对专利较为淡漠的大环境下,“爱吧”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石庆年的经历显得独树一帜。

  “爱吧”是个移动互联网婚恋社交平台,这样的公司更像是美国科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裘伯纯所说的“可以暂时不考虑进行专利申请”的创业企业,但石庆年决定为自己团队开发的几种创新配对算法提交专利申请

  拒敌于千里之外

  “婚恋方向已经有几家很大的企业,我当时创业就是要超过他们,‘超过’有两方面,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技术。”石庆年这样诉说当时的决策过程,“我们才创业,要从市场上超过他们还是很遥远的事,而要在技术上超过他们,体现出来就是创新,这样我们就有顾虑:要是看我们做的好,他们抄我们怎么办?这样,我们决定走专利这条路。”

  提交专利申请之前,石庆年先算了算经济账,他发现公司虽然可以承受提交专利申请的费用,但对专利代理的花费感到有些吃力。

  权宜之下,石庆年的一位做技术的同事就把夜晚的加班时间用在了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上。他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下载了阿里巴巴集团提交的一份软件专利的申请文件,参考其写作格式和手法。“大型企业有专职的知识产权律师,撰写的专利申请案非常专业,是良好的范本。”石庆年说。

  通过“DIY”的专利申请文件,他们节约了一部分专利申请的成本。一年多的时间里,石庆年的团队提交了7件发明专利申请。

  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一天,在Facebook和苹果App Store平台上都小有名气的一家美国同行向“爱吧”发来信件,称“爱吧”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信上附有专利号和名称。该公司称已经向苹果App Store的监管部门提起申诉,要求将同在App Store上发售的“爱吧”下架。

  “第一次在竞争对手的信件里看到‘patent’字样,感觉还挺奇特的,第一反应是我们这样的小公司,竟然也引起了美国企业的注意。”石庆年说。

  他组织团队开始核查那家公司的专利情况,很快就发现对方的产品使用的一项技术也落入了“爱吧”拥有的关于微博交友的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他们写了一封言辞简洁的回信指出这一点,也附上了那件专利的专利号和名称,还提及公司拥有的其他专利和已提交的专利申请。

  对方接到信之后再没有回音,几天后,他们发现App Store上对“爱吧”的申诉被主动撤回了。通过专利储备,石庆年的团队“拒敌于千里之外”。这件事的发生出乎石庆年的意料之外,但结果恰在专利游戏规则的情理之中。

  运筹于帷幄之中

  前面我们罗列了许多创业公司疏远专利的理由,面对同样的问题,石庆年给出了在他这一具体情况上的解答。

  对于创业公司的第一忧虑——成本,石庆年对记者说:“我马上就40岁,相比于很多创业者的岁数要大一些,积蓄比很多白手起家的创业团队要多一些,即便是发明专利申请,费用也还是出得起的。”同时,他们也用自己学习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办法对成本进行了压缩。

  对于时间有限、对手紧逼的压力,石庆年的技术团队同事用自我加压的加班解决了时间问题。此外,石庆年认为与研发同步进行专利申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创新做到哪里,专利就申请到哪里。我们一直在优化创新算法,这产品要做两三年,若是全做好之后提交申请,还不如现在就申请。”

  有的互联网创业者对专利能起到的作用持怀疑态度。石庆年坦承,对于这一问题他也在思索当中。“也不能说提交了专利申请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互联网业界依靠专利保护创新也并非容易之事,绕过的手段比较多。”石庆年说,“不过,绕过我们的专利他们就要花时间。而且,公司若有运气将来走入资本市场,专利应该也是一个加分项。”

  “爱吧”属于“注重用户体验、产品开发速度和用户量增长的创业企业”,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但石庆年对独创的配对算法感到十分骄傲,认为这会深刻地影响到用户体验,继而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在开发过程中同步提交了专利申请。石庆年还比对了美国的著名小团队如Twitter和Instagram,“他们十来个人的小公司,已经手握大把专利了。”有海归经历的石庆年在专利策略上学习了他们。

  石庆年说,他也理解许多创业公司专利意识的淡漠,“原因可能是他们认为回报比不高,另外就是不提交专利申请的话也不会遭遇多大风险,反而是专利申请被公开后也许倒成了被抄袭的靶子。”

  裘伯纯认为,对于早期的创业公司,专利组合的价值并不明显,但是这两年市场上的并购交易反映出专利组合的价值越来越大。大公司越来越希望通过减少知识产权的风险来保证其收入,拥有强大专利组合的初创公司也会变得越来越抢手。将自己定位成大公司减少知识产权风险战略的一部分的初创公司,可以使自己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收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