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商标专利版权发展状况

  4月16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出席发布会,介绍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有关情况。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

  2014年新《商标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商标工作的进展:

  第一,商标的平均审查周期严格控制在法定期限以内。

  国务院部署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极大激发企业创业的活力,企业以每天新增一万户的速度在增长,这样也推动商标注册申请量的大幅度提升。2014年的商标申请量达到了228.5万件,同比增长了21%,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是真正的商标大国。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累计商标注册申请量已经突破了1600万件,注册量突破了1000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接近900万件。在商标国际化方面,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国内的申请人到其他国家申请延伸保护的达到2140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马德里体系的国家和地区里,我国处在第七位。国外申请人到中国申请保护的超过了2万件,位居世界第一。工商总局对商标快速增长态势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成立了专门的审查协作中心,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商标平均审查周期保持在《商标法》规定的9个月以内,比2013年缩短了一个月

  第二,建立了更加便捷的商标注册审查流程。

  从《商标法》实施之日起,全面启用了适应新商标法要求的注册审查流程。一是启用新的“异议”审查程序,大大的缩短确权的时间。二是开始受理“一标多类”的商标申请,在手续上和世界全面接轨。三是开始受理和审查声音商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的开始曲已经是中国第一例声音商标申请。四是启用新版的申请的书式、商标公告、商标注册证,使商标注册更加便捷。

  第三,依托信息化建设,提升商标注册服务的水平。

  一是大幅度提高网上申请的比例。目前网上申请占到申请总量的60%以上。二是优化商标注册和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审查系统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现在已经升级到第三版。三是正在研究把1600万件的商标数据库逐步向地方和社会开放,这样既方便企业申请,也方便商标的使用和保护。四是在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工商总局积极开展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全系统去年查处侵权假冒案件接近7万件,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355件,涉案金额接近5个亿。

  中国已经是商标大国,但还不是商标品牌强国,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商标拥有量只有1000多件,而美国每万户企业有3000多件商标,我国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品牌500强的排行榜上,中国占到29个,美国是227个,日本是39个。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出口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11%,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下一步,工商总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商标法,更好的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更好的保护商标专用权,为我国品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

  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方面工作的进展:

  一是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稳步推进。

  新修改的《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专利法》、《著作权法》、《专利代理条例》修订审查工作积极推进。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继续推进《职务发明条例》制定工作。修订发布《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商标评审规则》。修订颁布《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林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办法》,出台《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行政执法办法》。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

  二是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2014年,共受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23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2.8万件,同比增长12.5%,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共授权发明专利23.3万件,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21.8个月。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2.6万件,同比增长14.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件。受理商标注册申请228.5万件,同比增长21.5%,平均审查周期控制在9个月以内。商标有效注册量839万件,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作品登记量99.2万件,同比增长17.39%,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21.9万件,同比增长33.12%。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年申请量1772件,同比增长32.9%,初审时间缩短到2个月。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累计达1515件。

  三是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进一步加强。

  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24479件,同比增长50.9%。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6.74万件,案值9.98亿元。全国版权系统立案查处侵权盗版案件2600余件,收缴侵权盗版制品1200余万件。全国海关共扣留侵权货物2.3万批,新核准知识产权海关备案5306件,同比增长11%。全国22个省(区、市)建成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政府机关和中央企业三级以上企业、大中型金融机构已全部实现软件正版化。多部门加强配合,开展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2014专项行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专项整治、“绿茵”专项执法行动等,取得明显成效。

  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数量进一步增加。全国地方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95522件,同比增长7.83%;新收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9918件,同比增长243.7%;审结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10803件,同比增长17.3%。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924件4859人,提起公诉5156件8834人。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8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万人,涉案总价值177.9亿元。

  四是知识产权运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据统计, 2009-201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稳步提高,产业化率达到33.8%。2014年,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达489亿元,同比增长92.5%。商标质押8721件,融资金额519亿元,同比增长29%。版权实现质押融资26.25亿元。2012年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逾3.5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7%。

  知识产权局深入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在8个实验区开展移动互联网、微纳制造等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工商总局推进商标富农工作,截至2014年底,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168.9万件,累计注册和初步审定地理标志商标2697件。版权局新设2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2家国家版权交易中心、4家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18家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农业部成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林业局建立林业植物新品种和专利技术展示对接平台。

  五是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在北京正式设立。我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签署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国家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多双边磋商谈判。知识产权局扩大专利审查高速路合作网络,企业海外获权更加便利。版权局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中国政府《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批准书,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举办“国际版权论坛”。公安部参与并主导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执法行动,被国际刑警组织特别授予“最佳地区案例奖”。海关总署组织实施“中美海关打击输美侵权商品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与欧盟海关及欧盟刑警组织等国际执法机构开展多边执法合作。最高检与世界法学家协会共同举办“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视野”国际研讨会。最高法首次举办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专题开放活动。

  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等20多个部门共同制定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这对于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就“建设知识产权强国”问题,申长雨:

  首先,为何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他认为,一从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就,但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促进由大到强的转变。二从现实来看,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将更为突出。三从国际上来看,发达国家都把知识产权作为维系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第二,建设什么样的知识产权强国?

  申长雨认为,首先是中国特色,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要通过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来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二是要有世界水平,可参照全球性的指标,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专利许可和转让费用出口的收入、核心专利、版权精品、驰名商标数量等。

  第三,怎样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申长雨提出,要“点线面结合、局省市联动、国内外统筹”。点线面结合即点上要突破、线上要加强、面上要展开。点上突破,通过知识产权强市、强省、强企建设,整体带动强国的建设。线上加强,要做强知识产权的链条,实现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面上展开,就是要通过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整体提升我们知识产权的水平。

  就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申长雨:

  一是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原动力所在。

  创新驱动发展,发展的“动力源”是创新,那什么来驱动创新,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国家科技创新主要是靠两个轮子驱动,一个轮子是政府驱动创新,包括我们载人航天、蛟龙深潜、嫦娥登月,包括重大的技术研究计划等。另一轮子是市场驱动创新,也就是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政府驱动创新还是市场驱动创新,都离不开知识产权问题。有一句话讲得好,“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能激励创新”,知识产权是给创新的火花“加油”,因此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原动力所在。

  二是知识产权也是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和市场之间的桥梁,这是因为知识产权本身蕴含了三个重要的机制。第一是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产权安排机制。知识产权通过赋予创新成果的财产权,进一步赋予了创新主体对创新成果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以及通过成果转移转化获取收益的权利;第二是一种创新的激励机制。知识产权通过依法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来激励人们发明创新;第三是有效的市场机制。实际上知识产权是人们针对知识产权无形性特点所设计的一种许可转让规则。在这个规则下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创新成果能够顺利的实现转移转化,产生效益,推动发展。所以,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解决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更好的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

  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对有关电影产业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说,目前,电影产业在中国经济里面构成的比重还不是很大,但是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去年我国电影产业的收入突破了300亿。取得这一成绩其原因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以后,对于文化的需求非常大。预计今后电影在满足文化生活方面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电影产业产值的增长将会很大。对于电影产业在经济总量所占的具体比例,可以根据中国文化产业所占的比重来估算,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里面的一个门类。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是接近4%。

  阎晓宏还介绍了2014年我国软件著作权的情况。2014年,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登记量总数超过了20万件。阎晓宏表示,软件的特点是研发投入大,复制成本低。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我国的软件著作权登记量从不到1万件达到了突破10万件。此后大概只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的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就突破了20万件。我国软件产业,即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总收入在2003年是593亿,尚不到600亿;到2010年突破了1万亿,到2014年达到了3.7万亿,增长速度达几十倍。

  以上的数字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政府大力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首先要求政府使用正版软件,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二是在国务院的部署下,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都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振兴软件产业的发展计划。此外,在财政和税收方面,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软件企业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对于软件著作权登记,免征小微企业的计算机软件登记费用。三是目前我国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产学研结合得很好,这也是推动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增长的重要原因。现在科研机构和高校是计算机软件研发的主力之一。

  从计算机软件登记的地区排名来看,北京市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广东省;第三位是上海市;第四位是江苏省;第五位是浙江省。排名前五位的地区登记量接近总登记量的三分之二,达64%。这也能看出计算机软件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门类,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关联。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