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三个江湖

  文/王瑜

  从专职知识产权律师到企业的主管再涉足农业领域,朋友们都说我跨界太大,我则认为始终运用了知识产权思维贯穿我所从事的工作。

  在一个行业做久了,举手投足都能看出行业特有的气质来,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做律师久了权利意识渐为浓烈,再也没有轻易的相信,总得有证据才肯心悦诚服。而从事知识产权似乎更为复杂一些,存在几种思维范式。这与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历程多少有些关系,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中断几十年,基本抹去了一个民族对这个制度的记忆,而重新恢复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产权制度的恢复首先从权利开始,知识产权在法律界还只看做是一种权利。这个时期的知识产权工作侧重权利的保护,最先衍生出的服务机构是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业务以商标、专利的代理申请为主。经济繁荣初期总避免不了假冒伪劣,西方文明史也未能绕过这个灰色的时期。假冒多以侵犯知识产权的形式出现,于是在打假的大潮中涌现了大批知识产权维权律师,律师的工作主要以知识产权维权为主。要维权首先要有权利,由是在政府的刺激下,我国商标、专利的数量爆发式增长,迅速做到了全球第一,同时带来了代理业的繁荣。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逐渐遭遇了知识产权阻击,人们渐渐感觉到知识产权不只是权利这么简单,在外向型企业逐步开始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这时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知识产权的几个发展历程也形成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三个江湖:代理人江湖、维权江湖、企业IP经理人江湖

  三个江湖三种思维。代理人界专利代理的气场很足,虽然专利代理机构在数量上不及商标代理的十分之一,却基本代表了该江湖的声音。这个江湖认为知识产权工作是技术活,非理工男女不可,他们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写着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虽然律师和代理机构都参与知识产权诉讼,律师的嗓门显然大过理工男女,维权江湖的声音多发自律师。这个江湖权利意识很浓,有时未免亢奋了些,维权扩大化,弄出连环诉讼来,陷入“秋菊打官司”的尴尬。第三个江湖中的企业IP经理人他们既要替企业申请权利,又考虑应对被侵权以及侵权指控,思维更加综合一些;他们直接面临国际大公司的竞争,视野更加开阔;他们必须服从企业的盈利目标,更加的务实。

  知识产权是个综合体,是权利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但是把无形的财产变为企业的利润还需要有经营头脑。知识产权权利是基础,运营才是终极目标,需要综合的思维,因此三个江湖要打破行业的藩篱,相互进行融合。企业IP经理人作为代理人及维权江湖的甲方,可以成为三个江湖连接的纽带,以综合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务实的精神引导整个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