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利长出牙齿来

  文/魏小毛 赵世猛

  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量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势头,2013年中国受理专利申请达237.7万件,受理依据《专利合作条约》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2万件。但应理性地看到,专利申请量的猛增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在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的地位:中国企业在许多高精尖领域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欧洲、日本的专利许可,受人钳制;屡屡被诉,成为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被告。

  为什么中国企业会陷入这样一种境地?如何才能真正走出这一泥潭?日前,鸿海精密集团前法务长、世博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周延鹏律师接受了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就上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产出优质优势专利

  “现在,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中国台湾,许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不少,但依然没有改变其市场地位,没有起到攻击作用,因此都对知识产权感到很迷茫,陷入知识产权迷失境地。” 周延鹏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企业认为有了专利就可以保护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因而将眼光局限在对专利的申请上,过分看重专利的数量,忽视了专利的质量与运营。”

  周延鹏认为,企业能否实现技术自主和市场自主,取决于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否自主;而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否自主,就取决于企业的知识产权是否优质、具有优势。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优质、优势的专利,是起不到任何运营作用的。简单来说,所谓优质,就是一件专利的质量高;所谓优势,就是一件专利在产业市场竞争中所处地位好(positioning),比如通信行业的标准必要专利。优质、具有优势的专利,是阻止其它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是阻碍其它竞争者专利圈地的“钉子户”;同时,优质、优势的专利,又是“有牙齿能咬人”的专利,能打败竞争对手,使自己处于更有利的市场地位。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同时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在周延鹏看来,这些因素决定了在中国提交专利申请的重要性,即“一件中国专利的价值大于或等于一件美国专利的价值”。事实上,近年来欧、美、日等跨国企业纷纷发力在中国提交专利申请,这一现象就是对周延鹏观点的印证。反观大多数中国企业,虽然提交了很多专利申请,但专利大多没有机会进入市场运营,只获得了专利的形式,没有获得专利的真正价值,可以说很多企业做的事情是没有价值的。

  “没有调研、没有规划、没有目标地拼命提交专利申请是没有意义的。对一些企业而言,很多专利已经不再是一种产权和资产,而是变成了一种负担和包袱,因为这些专利没有走向市场,而在专利维护上还需要高额的投入。”周延鹏认为。

  变革专利申请理念

  如何才能产出优质、优势的专利?如何使专利长出“牙齿”来?周延鹏认为,必须改变目前中国多数企业和专利代理机构对于专利申请的思维和模式。

  “首先就是要对专利检索进行变革,创新专利检索系统与检索方法。”周延鹏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很少有人反思专利检索的系统、工具和方法问题。中国目前对专利技术的检索、调研等主要是承袭了日本的专利地图,这种专利检索是建构在关键词与专利分类上的,这就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种分类不代表产业的分类与产品技术的分类,导致专利与产业脱节。

  其次,要控管专利风险。现在很多中国产品一出口进入欧美市场就成为专利诉讼的被告,这就说明企业没有控管好专利风险。周延鹏认为,企业的专利风险实际上是可以预见的、控管的,当然这要求企业在专利申请之前建立起专利风险控管机制。事实上,中国过去30多年来并没有真正建立一套完善的国外专利风险控管机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专利风险控管机制一般包括三个途径:一是通过技术途径进行规避,二是调整商业模式,三是把竞争对手的专利无效掉或限制其范围。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之后是进行专利布局。周延鹏认为,企业提交专利申请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白为什么要申请这件专利,申请这件专利是为了提升哪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毛利率,用这件专利去钳制哪些竞争对手等等,这些就是专利布局。专利布局是一件高难度事情,需要长时间地思考和酝酿:在专利圈地时,要使专利成为阻碍竞争对手专利圈地的“钉子户”,占据行业和领域的关键位置;要使专利长出“牙齿”,能够死死“咬住”竞争对手,攻击竞争对手,并最终打败竞争对手。比如通过加入事实技术标准,成为标准必要专利;通过申请专利组合,最大程度地覆盖产业面,形成最大的诉讼威胁。

  “在完成上述三个步骤之后,才能着手提交专利申请。”周延鹏表示,对于一项技术要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申请专利、形成专利家族时,各国专利申请文件一定是撰写出来的,而不应当是翻译出来的。因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利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单纯地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申请文件翻译成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字进行申请,毫无疑问会降低专利的质量,进而影响专利的价值。

  创新专利服务模式

  在周延鹏看来,目前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在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相似,主要体现在过分看重专利数量导致提交专利申请时短视,知识产权代理行业服务费过低导致专利撰写质量不高等。

  “中国现在一年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200万件,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一些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不高,这不仅会在审查阶段浪费大量的国家资源,而且这些质量不高的专利越积越多,会严重影响到未来专利检索,造成专利检索的困难。”周延鹏认为。

  在周延鹏看来,没有较高的报酬就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目前中国专利代理行业服务费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利质量。举例来看,在美国,要撰写一件药品的专利申请文件,专利代理人必须同时要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科学博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的背景,一件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周期一般长达一年。当然,代理人获得的报酬也十分丰厚,大概可以拿到100万美元。而专利权人是心甘情愿付出这么高的代价的,因为这件专利的市场价值可能会高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反观中国,撰写一件药品专利,代理人能拿到的服务费一般为1万元人民币。试想,100万美元报酬下代理的专利申请和1万元人民币报酬下代理的专利申请,产出的专利质量能在一个档次上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过分看重专利申请量和专利代理行业服务费过低已经形成恶性循环,因为缺乏优质、优势专利,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支付高额费用获得欧美公司的许可,受它们的钳制。

  “两岸的专利代理服务行业普遍上是一个缺乏思考力、判断力、批评力和创造力的行业,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变。”周延鹏认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较强的制造能力,未来中国将会成为全球专利的主战场。只有创新专利服务模式,提升专业服务质量,才能帮助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