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英+阿里巴巴+IP,这就是“知英”想做的

  访谈手记

  为什么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近两年来出现了如此多的“创业型”机构?通过知产力“众创ING”系列的走访,最深刻的感触就是,当下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创业者们,其实都已经是这个行业的“老人”了。正是他们在行业里多年的积淀,让他们看清了时代之下知识产权服务的刚需,也切身体会到了当下行业发展中的痛点。

  以往,知识产权服务突出的是机构实力,然而在目前职业社交化的影响下,知识产权执业人员愈发得到重视。同时,平台化的产品也被大家认为是适宜于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新发展的产品方向。

  职业社交+产品化平台,这就是“知英”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思考。做扎根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领英”+“阿里巴巴”,是知英想在这个细分领域将涉及具体业务的产品做到的巅峰状态。

  成功的商业模式已有,但是如何扎根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本期知产力“众创ING”就和大家一起对话“知英”创始人沈小乐,听听他对于“知英”的构想和解读。

  对话实录

  刚需+痛点

  知识产权跨境业务市场需要同时满足刚需和痛点两个基本要素:每年2500万次的业务发起量,平均到去年254个工作日就是10万件/天,这就是刚需;渠道、成本、信用、沟通等问题使得许多想从事涉外业务的机构望而却步,已经从事的却又身陷疲惫,这就是痛点。

  知产力:是怎样的机缘促动了“知英”这一产品的诞生,推出这款产品与您的个人经历有什么关联?以“知英”作为产品名称有何特别涵义,如果用一句话将它推介给它的用户,这句话该如何表述?

  沈小乐:我做“知英”是因为我本人做了很多年的涉外知识产权代理工作,有很多的行业痛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去面对;当做的基础业务多了之后,又特别想逃离那种周而复始的工作;基于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知识产权这一行业的理解,才想到做“知英”项目来为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中的痛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当初选择使用“知英”这个词汇是我对这个项目定义时首先跳出我脑海的词汇,“知”应该是作为“知识产权”来讲的,毕竟这个项目是跟“知识产权”有关;至于“英”,是因为我们这个平台也借鉴了一些“领英”的职业社交化理念,所以取“知英”名,也用于表述我们的用户都是“知识产权界的精英人士”。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将我们的项目推荐给用户的话,那么“知英——无所不能的合作伙伴”或许更加贴切我们。“知英”本身就是基于平台化思维进行设计的,那么我们自然跟每个用户之间就不是竞争者,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了。

  知产力:“知英”提出要倾力打造一个知识产权跨境业务的交互平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贵司进行了怎样的产品及人力布局,并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果?

  沈小乐:“知英”作为一个跨境知识产权交互平台,为了能够做全球化的涉外业务,“知英”网也提供了中英文两个版本,用户服务中国和国外的客户;同时我们在国内和国外也已经逐渐了自己的技术和销售团队,从而保证我们的涉外业务交互平台可以顺利开展工作。目前,中英文两个版本的平台,都已经实现了交易闭环。

  互联网基因

  传统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痛点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犹如想要挣脱牢笼的困兽,互联网+知识产权的模式在探索之中获得的是思想的碰撞与商业的开拓。不同平台选择的不同切入点,打开了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广阔视野。

  知产力:“知英”目前的版本设计了哪些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为用户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与竞争对手相比,它有怎样的特点与优势?

  沈小乐:“知英”设置了信用评价和跨境支付功能,信用评价可以解决涉外代理公司重复营销的问题,通过业务完成之后的委托人对接单人的服务评价,将更好的有助于接单人获得更多的涉外业务案源。至于跨境支付功能,实际上是一个双边或者多边的支付对冲,这样可以节省每次银行跨境支付手续费以及汇率差的问题。

  至于说到竞争对手,目前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发现有任何竞争对手。当然,我们也欢迎竞争者的加入,这样可以共同把用户使用习惯以及行业市场培育好。

  知产力:知产力注意到,当前“知英”平台的一些功能模块还处于系统升级中。对此,我们的问题是,贵司对于整个模式的流程化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沈小乐:“知英”是一个有知识产权基因的互联网平台,平台当中的一些功能和模块处于升级状态,这是互联网平台的常见现象,我们会加大用户使用信息反馈,并不断优化我们的平台功能,快速迭代,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客户的使用习惯。

  其实,说到模式流程化探索,我们确实碰到了很多问题,包括团队人员、项目研发周期等等,不过可喜的是我们一直在走争取的道路。

  知产力:目前“知英”项目已经得到了资本界的看好,请您介绍一下“知英”的盈利模式。此外,您认为资本的进入对于创业团队的发展有何利弊?近期贵司是否有融资规划,有无上市时间考量?

  沈小乐:“知英”项目是基于平台化思维设计的,所以项目的盈利模式不是通过信息不对称的方式获得中间差价,而是通过海量的跨境知识产权业务交互收取佣金。

  至于资本进入对于创业团队而言,其利在于具备了短时间内的试错能力;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那么资本进来有可能是一个灾难,或许这就是资本进入创业团队的弊之所在吧。

  我们最近确实也在接触一些投资,毕竟资本对于初创团队而言,大多数情况下是利大于弊的。至于上市的时间计划,这个取决于平台发展的不同时期,我们不反对上市,但是我们反对以上市为目的的去运作“知英”平台。

  路在脚下

  知识产权服务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各家服务平台在专业的基础上都需要走出一条精准化的发展路线。无论是新旧的冲突也好,结合也罢,个性化服务、精准化定位都无疑是这个行业的竞争者在大浪淘沙之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选择。

  知产力:“知英”作为法律服务电商平台的践行者,您怎么看待“知英”与传统法律服务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电商平台之间的竞合关系?

  沈小乐:说到底,“知英”还是一个服务性的平台,是专门针对于专业人群使用的服务性平台,所以说,传统的法律服务机构对于我们而言是平台的“父母”,我们之间只有“合”没有“竞”;对于其他法律电商平台而言,目前我们是唯一一个切入“知识产权”这个垂直细分领域的,但是就目前阶段应该还是“合”的关系,目前还是属于共同培育这个大市场的“友军”。至于未来是否是“竞”的关系,这个也取决于他们到底能够做得多大。

  知产力:目前新兴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更多的是强调“互联网+”概念并主打价格差异。但我们知道,作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专业性仍是其核心。针对于此,我们的问题是,用户如何享受便捷与低价同时,也能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呢?“知英”将会怎么做?

  沈小乐:说的没错,目前确实有很多新兴的服务机构强调“互联网+”的概念,但是说实在的,我并没有看到有几个是真正的在做“互联网+”的事情。对于“知英”而言,要做的是像阿里巴巴那样提供商品流通的渠道,而并不需要去研究每件商品的研发和生产;同时也类似于Uber一样,并不需要每个司机本身都是汽车修理工,我们只需要提供供需关系即可,让双方去感受对方的服务和诚信。当然,后期我们也会加大我们的专业服务团队的比重,来降低乃至杜绝劣质服务商在线接单。

  知产力:从当前的现实来看,知识产权服务业创业热情也更加澎湃。就贵司而言,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看知识产权服务的创新,有怎样的心得可以与同行们分享的?对于“知英”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规划?

  沈小乐:是的,今年出现了很多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创新,看到这一点我也很欣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也是一个自然需要创新的时期,我个人对于知识产权服务创新的心得,其实只有一句话:“互联网+不是用来设置创新的壁垒,而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去做符合互联网本质属性的思路和行动。”

  “知英”未来会通过跨境知识产权服务这个切入口,进行全球律师大数据的分析,逐步向跨境公司法务的方向去发展和探索。

  产品档案

  产品名称:知英网

  创 始 人: 沈小乐

  所属公司:杭州知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15年4月

  公司驻地:浙江省杭州市

  团队规模:18人

  产品功能:提供全球知识产权业务交互服务

  融资状况:团队自筹

  产品网站:www.attyrelati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