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考还是不考

  作 者 | 杨敏锋 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

  在介绍完专代考试的一些基本情况后,很多可能人对这个考试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大家可能在想,专代考试,我到底是考还是不考?

  从工作的重要性来说,专利代理人经常被称为“第二发明人”,在整个申请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利代理人能否理解申请人的技术内容、发明要点、正确划分专利的保护范围等,是一个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好坏的条件,也是今后申请人在获得专利权后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的关键。①如果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文件写得不好,那高价值的发明创造也会价值大大缩水,甚至一文不值。

  从收入水平来看,在不少媒体的眼里中,专利代理人无疑是一种非常有前提的职业。根据他们的描述,专利代理人是端着“金饭碗”②的“金领职业”③,从事的是“朝阳行业”④,属于“埋在土里的黄金”⑤,“年薪可上百万”⑥。

  从这个职业的“逼格”来看,2015年7月29日,在颁布的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中类下增加了“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小类,下设“专利代理专业人员”等4个相关职业。“专利代理专业人员”作为新职业正式纳入《大典》,标志着其职业身份在“国家确定职业分类”上首次得以确认。令很多专利代理人欢欣鼓舞的是,自己现在也属于“高大上”的“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之列了。

  当然,在这美好的描述中,也掺杂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不少专利代理人自嘲自己为“专利民工”和“苦逼代”,完全是一个撰写和翻译的机器,工作枯燥无味,加班加点是常态,收入水平在同学中也不怎么拿得出手。

  看到这两幅截然不同的图景,问题就来了,到底哪种描述才是专利代理人职业的真实写照?对那些还没有确定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人来说,为了自家那“五斗米”,究竟是否应该去参加专代考试,然后成为专利代理人大军中的一员?对那些从事技术、销售或者其他工作的人来说,是否要考虑改行做专利代理?或者,对执业律师来说,是否需要致力于向专利律师方向发展?

  在我个人眼里,做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目前大概没有做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募股)光鲜,但IP领域应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从国际上看,知识产权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之一,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普遍非常重视。从国内来看,我国政府在2008年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经济发展要走转型升级的道路,必然会涉及大量的技术创新,而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从市场容量来看,近几年来,专利申请、复审、无效以及诉讼的数量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以专利申请为例,2008年的申请总量为82.8万件,2014年则上升到了236.1万件,是2008年的2.85倍。虽然说2014年的申请总量比2013年的237.7万略有下降,但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一直在增长。

  根据专利代理人协会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7月31日,全国专利代理人共计12044人。2014年全国的专利申请总量为发明92.8万件,实用新型86.8万件,外观设计56.5万件。假设这些案件中的70%由这1.2万名专利代理人来处理,那平均每个代理人每年需要处理发明申请53.9件,实用新型50.4件,外观设计32.8件。这样的人均处理量显然过高,目前的专利代理人数还是严重不足,进入专利代理行业还是比较有前景的。

  至于收入水平,个体差异很大,与入行年限、从事国内还是涉外业务、所处城市以及专业领域等多项因素相关。专利代理工作既涉及技术,也涉及法律,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从事国内申请的代理人,收入水平恐怕也很难与从事涉外的业务的代理人相比。另外,专利代理人的分布也极不平衡,绝大部分在一线城市,其中44.55%集中在北京。每个专利代理人熟悉的技术领域也是有限的,如学化学出身的代理人估计很难处理通信领域的专利申请,而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各不相同,这也会影响到代理人的收入。在三线城市,一个刚入行的从事国内专利申请的新人,收入水平恐怕也就勉强维持温饱而已。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收入水平也会迅速上升。在一线城市,从业多年的涉外专利代理人,年收入达到30万以上的极为常见。

  看了上面的描述,如果大家对专利代理人的职业前景还是不怎么看好的话,那么,我这里还想友情提醒一句,即使不想进入专利代理行业,参加考试获得资格证书也具有不小的价值。根据博派专利论坛的调查,准备参加代理人考试的,也并不是都准备转行做专利代理。

  对很多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专利显然是有用的,比如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的技术、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科技项目立项以及认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因此,如果理工科的学生想进企业工作的话,具有较好的专利知识基础,有利于获得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位。如果求职者想去研发部门,专利知识也很有用处。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的研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免不了要和研发人员打交道。如果技术人员有一定的专利背景,那沟通起来也会比较顺畅。如果从事的是销售职位,专利知识的重要性恐怕会下降不少。不过,如果销售人员能和客户大聊特聊自己的产品是专利产品,那恐怕也会有一定的加成作用。

  当然,从理论上说,要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也并不是只有考试这一条途径。不过,资格证书是证明自己拥有某方面能力的便捷手段,能够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如果没有相应的证书,要向陌生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另外,备考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参加考试则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验。对很多在职考生来说,除了复习考试之外,恐怕也很难静下心来系统地进行学习。

  当然,如果你走的是学术之路,追求的是成为知名院校的教授博导,那就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对教授们来说,如果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获得的收益恐怕要比学校发的工资丰厚许多。不过,如果该技术成果由于专利申请文件质量低下,导致保护范围狭窄,别人可以轻易地绕过专利保护范围,那恐怕就难以获得应有的收益。

  当然,强调专利申请文件要写好并不是要让教授自己来写专利,而是说如果教授自己有一定的专利基础,那和专利代理人沟通起来就会顺畅很多,也容易分辨专利代理的质量,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心血。现在也已经有很多科研人员意识到了专利知识的重要性,如在2007年的专代考试中,重庆地区的考生中除了5名博士外,还有一名院士。⑦又如2014年专代考试中,总成绩排名前10名的考生中有2人是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⑧我相信,这些博士和院士恐怕并不一定会进入专利代理行业,他们参加考试应该是看到了专利知识的重要性。

  最后还有一点,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大家能够通过复习考试对中国的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养成初步的法律基础绝对没有坏处。何况专代考试所考到的法律很多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法律,比如《民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法律。

  如果能够再进一步,通过学习法律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在遇到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时候,能够冷静地观察和思考,那对自己的今后的人生恐怕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在网络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后,这种真假消息充斥着网络,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能够帮助自己少受各种假消息、伪专家的“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