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产权那点事微信平台
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于7月15日发布了《2010-2014年度浦东新区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就知识产权领域案件数量、主要案件类型、新情况进行分析,针对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预防犯罪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移动终端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已成为知识产权犯罪新的工具和“阵地”,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假冒注册商标犯罪表现尤为集中。
《白皮书》指出,网络侵犯商标权类犯罪案件集中以淘宝网为销售平台,特别是伴随着微信的应用,还出现了通过手机微信发布销售侵权商品的广告招揽客户的情况。
根据案件统计,在线销售的假冒商标侵权产品主要集中在服饰、箱包、鞋类、手表等,涉及到国外知名品牌居多。消费群体集中在经济状况一般但热衷于追逐名牌的网购人群,“知假买假”风气日盛。
《白皮书》还指出,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后果被急剧放大。以侵犯著作权犯罪为例,在网络环境下,用户通过网络可以无限次地向其他用户发送数字化的作品,也可以将作品复制后发送到互联网上,供任何用户浏览或下载。
一方面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发,另一方面,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APP软件、云计算的广泛运用,对发现和固定证据,准确研判新类型案件等诸多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此外,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犯罪涉及多个环节,分工明确组织有序,极易形成犯罪产业链条,这使得犯罪行为日趋专业化、组织化、系统化。
为此,《白皮书》建议,针对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特点,除了强化针对直接侵权人的打击,要发挥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督作用,第三方交易平台应加大对网络商标侵权行为的监控、预警和处置力度。对“广告联盟”等中介服务环节也要加强监管。此外,还需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网络知识产权犯罪防控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