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已超过1100亿元

  来源:思博知识产权网

  自从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到2014年年底,仅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就已经达1127亿元人民币,而且仍旧保持着高速增长。但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制度体系、市场环境等依旧有待发展完善。

  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首破百亿元,达141亿元人民币。其同比增长56.7%,涉及专利数量3399件,同比增长74%。自2008年国 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以来,全国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量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质押金额年均增长78.8%,质押项目年均增长 77.63%,涉及专利数量年均增长98.71%,全国实现2073项质押贷款项目,涉及7326件专利,质押金额合计385.7亿人民币。

  2013年,自2008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在29个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投融资服务试点,有力推动了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在全国开展。 2013年,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年专利权质押金额达254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增长80%。从2008年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 工作以来,专利权质押金额累计达到638亿元,年均增长112%。

  2014年,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完善专利 导航业务指导体系,推进产业专利联盟建设,组织编制重点领域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在北京启动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西安、珠海建设特 色试点平台。深化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工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和统计标准。全面推进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工作,全年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达489亿元,同比增长92.5%。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认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系统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各类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规定分散在一些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当中。

  二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及规则。知识产权质押涉及行业领域广、专业性强,正是由于知识产权存在这些特殊性,质押物的实际价值难以评估。

  三是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知识产权变现难。与不动产抵押相比,知识产权转让市场狭窄,知识产权质押物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各地建立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交易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知识产权质押物转让和变现的需求。

  对此,闫冰竹委员建议:

  首先、需探索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体系。一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进行规范。二是建立统一的、电子化的质押登记系统。可借鉴应收账 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设计经验,由统一机构负责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建立统一、高效、便捷、安全的电子登记系统,完善质押登记规则,简化质押登记程序,提高 质押登记效率。

  其次,要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一是完善知识产权评估规则。二是规范发展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三是加快知识产权评估数据库和案例库的建设。

  最后,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机制。一是大力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二是加强规章制度的制定。

  当前,国内不少大城市都已开始进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其中较为典型的如,上海浦东新区在2006年正式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同年,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开始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模式;武汉基于北京、上海浦东的模式基础上也开始推进知识产权质押工作。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全国知识产权质押工作,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推出了两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首先于2009年1月启动了北京海淀区、吉林长春市、湖南湘潭市、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江西南昌市等第一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同年9月,又启动了四川成都市、广东广州市、广东东莞市、湖北宜昌市、江苏无锡市、浙江温州市等第二批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将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承担通过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贴息、扶持中介服务等手段,降低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的成本,在专业评估机构和银行之间搭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等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