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凯元:损害他人在先权利可直接判令停止使用注册商标

  ——摘自陶凯元副院长在第四次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依法充分确定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商标权保护范围的确定,要考虑市场实际,使商标权保护的范围与其显著程度、知名度等相适应。
  
  2、加大知名品牌保护力度。要以鼓励诚信竞争、遏制仿冒搭车为导向,根据商标的知名度与显著性,充分利用商标近似、商品类似、混淆可能性、不正当手段、恶意等裁量性因素,强化知名品牌保护,严厉打击不诚信的商标攀附、仿冒搭车行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手段,坚决遏制恶意抢注商标行为,有力规范商标注册秩序。加强在先权利保护,适度从宽解释在先权利范围,降低以不正当手段抢注商标的证明要求,便利在先权利人依法制止商标抢注。根据商标注册应有真实使用意图的精神,探索适用商标法第四条制止申请人囤积商标
  
  3、切实保障权利人获得充分赔偿。坚持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市场价值导向,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作用,建立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运用的侵权损害赔偿司法认定机制。合理运用证据规则、经济分析方法等手段,努力实现侵权损害赔偿与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协调性和相称性,真正保障权利人恢复到无侵权行为时其应有的市场利益状态。权利人主张按照权利人损失或侵权人获益计算损害赔偿,同时有可供参照的合理许可费的,损害赔偿数额原则上不应低于可比较的合理许可费。根据商标法、种子法等法律有关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正确把握“恶意”和“情节严重”要件,积极支持权利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提高侵权代价,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对侵权行为的法律威慑力
  
  4、着力强化民事诉讼在特定民行交叉纠纷解决中的引导作用。对于商标应否注册、撤销或者无效、专利应否授权或者无效、被查处的涉嫌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成立等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应该在判决中给出明确指引;无法得出明确结论的,也应尽可能对解决相关争议应遵循的原则、标准或者应注意的问题作出明确提示,以方便行政机关依照判决意旨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5、在先权利人以被告取得并行使注册商标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损害其合法在先权利(注册商标专用权除外),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审查被告侵权的事实成立的,可以根据原告诉请和案件具体情况,判令被告停止使用被诉注册商标或者停止实施被诉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