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利挖掘与专利布局

  来源:思博知识产权网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专利布局呢?在进行专利布局之前当然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哦。

  个人的认为,之所以进行专利布局,是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专利的特点。专利到了最后的具体应用阶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变为复杂的文字游戏。专利申请文件中的遣词造句,涉嫌侵权的技术方案的复杂多变,小小的区别就会引发歧义,使得认定专利侵权不是那么一件确定无疑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只用一件专利来指控竞争对手侵犯了我方的专利,胜算不大。竞争对手总是可以找到这样那样的瑕疵来挑战你这一份专利,甚至通过一些程序性的措施慢慢拖延下去。一言以蔽之,单个专利的杀伤力是有限的,即便是一件基础性的专利。

  其二,创新发明的发散性特点。如果不加规划地听任技术人员任意发掘技术构思进行创新,那么由此产生的技术方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差之毫厘,谬一千里。漫天撒网等同于高射炮打蚊子。

  其三,要打造经得起推敲的专利,在专利处理上要花费很高的成本。(无论是寻找外部代理或内部人员撰写。虽说价格高的代理不一定真的好,但是好的外部代理价钱一定很高,而好的内部撰写人员需要支付的工资也必定需要相当高。这里面有个限定词“好的”,能称得上“好的”撰写人员必须要精准把握专利审查规则,专利无效规则和侵权判定规则,并在其中寻找微妙的平衡,当然,还必须能够逻辑清晰地深刻地理解技术方案。能够做到这些的人,无论在哪里上班,我相信没有相当水平的收入,都难以使得他能安心地好好研究案子并在具体的案子上发挥自己专业方面上的积累)。

  其四,企业本身可能都有自己的研发路线或技术方向,但是在进行稍微细分的基础上又有众多的技术领域。要圈占所有的领域大概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策略或技术发展路线,选择加强自己的强势领域或在某些弱势领域做一些预防性的动作。

  其五,如果到了专利应用的阶段,无论是去找竞争对手和谈,或者是进行侵权指控,或者提起无效宣告,或者进行专利授权等等引发的事态像极了两个玩家或几个玩家之间的商业战争。战争的特点决定了你不能全线用兵,不能只攻不守或者只守不攻,要知己知彼,要集中优势兵力在敌人的薄弱环节进行痛击……这些因素决定了要用打仗的观点来经营你的专利,要进行布局。

  其六,专利的时间滞后特性。申请了专利之后,几年之后才能排上用场,申请专利时的失误都有可能使你功亏一篑。你不能在兵临城下的时候才开始打造你需要的装备。

  所有上述因素加起来,使得进行专利布局成为一种必要的步骤,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且需要有策略性的头脑帮助企业用心经营专利。弥合技术资源和法务资源之间的知识鸿沟是困难的。

  就个案而言,一个优秀的专利从业者也许很容易就可以做到。但是就一个企业而言,让企业领导明白应用专利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法律条件(有的领导懂技术,但不能深刻理解专利应用策略,有的领导有法务的经验或概念,但对技术却不甚了了)并调动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技术资源和法律资源,使企业做好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专利战争的各种准备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也许就是进行专利布局的必要性和关键性所在。

  我个人倒是倾向于认为,专利布局是一个公司的技术发展策略与IP策略的结合,跟公司的经营策略捆绑在一起的。专利布局的指挥棒我认为最好放在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那里,IP部门作为一个策略建议部门和执行机构围绕指挥棒支出的方向和领域进行挖掘和布局。

  个案处理的再好,如果方向出现偏差,也无法起到布局的效果。我觉得专利布局时不妨稍微粗放一些。布局讲究的是未来之事,没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未来以及未来哪一件专利会排上用场。但是方向性的问题却是领导能够预测并且必须要提前规划的。

  赤壁大战前曹操发给孙权的一封战书中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旌麾南指”真是让人印象深刻。这里不妨借用领导之脑,领导之手,旌麾所指,IP部门与技术部门一起在领导所指的地方谋局部篇,攻城略地。我个人认为这会是比较靠谱和有效的专利布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