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态下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防范

  作者 | 陈军 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要“加快发展新经济”,而新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经济。在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背景下,企业虽然也需要知识产权,但相较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企业竞争则更多是科技创新竞争,而科技创新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方面,所以新经济形态下,知识产权如何更好得获得、运用、管理及保护于企业而言更为重要。

  由于受传统财富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对有形资产情有独钟,反之对无形知识产权却不愿等同视之,本文笔者在论述新经济形态下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防范时,会穿插一些真实案例,继而更好得给企业带来警示作用。

  一、知识产权风险如影随形

  知识产权具体类型主要包括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版权等,每种类型自权利产生,到后期运用、管理及保护,风险均会如影随形。本文对知识产权风险并不面面俱到,主要探讨企业常见知识产权风险类型,进行重点阐述,并提出相应防范方案。

  (一)商标风险。

  1、商标抢注风险。

  首先,商标在国内被抢注的风险。2011年1月21日微信1.0测试版发布,而在此之前他人已于2010年11月12日向商标局提交了三件“微信”文字商标注册,到此为腾讯后续商标注册带来极大障碍。

  其次,商标在海外被抢注的风险。近年来,众多中华老字号在海外被疯狂抢注,如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狗不理、同仁堂、少林寺在美国,五粮液在韩国等悉数被抢注。在经济全球化,万物互联的当下,承载着商品或服务商誉的商标若为他人所抢注,企业前期再多的广告宣传多将付诸东流。

  2、商标侵权风险。

  2015年4月,小桔科技因使用“滴滴打车”商标与他人“嘀嘀”文字商标近似而被诉8000万;2016年11月,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因使用“今日头条”商标与他人“头条”近似而被诉1亿元。

  且不说上述案件结果如何,当企业遇到这些纠纷,首先案件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其次,时间与金钱的成本支出也是是相当大的。在国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背景下,知识产权赔偿额度节节攀高,如果此类纠纷放在一些初创型企业身上,谓之重创,也言之不为过。

  (二)专利风险。

  近两年摩拜单车着实火了一把,但2017年3月份,该企业却因专利侵权被他人起诉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于这类快速发展中的互联网企业,此次专利纠纷有可能对公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其融资计划。时间的镜头再推到2014年,国内风头正盛的小米手机,在进军印度市场时,却被爱立信盯上因专利侵权要求停止销售,这也是专利储备薄弱的结果。

  在商业模式不断颠覆的同时,企业应该拥有自己的专利储备,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手中有了专利,一来享有合法市场垄断权,二来同行若有意起诉你侵权,也会因你的专利储备而顾虑重重。

  (三)商业秘密风险。

  大数据时代,企业因战略经营需要,很多技术或经营信息不宜申请专利,而以商业秘密形式进行保护。但商业秘密最大的缺陷是一旦公开即为公用,企业就不再拥有任何竞争优势。当前商业秘密泄露多半是因为员工离职另起炉灶而产生。如近期在成都发生的成立仅一年的成都马上到科技有限公司被其总经理的前东家成都蓝马快递有限公司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告上法庭,要求前者等三名被告赔偿3100万侵权损失。

  商标秘密纠纷除诉讼输赢风险外,有时即便赢了诉讼,获得的也仅仅是个案赔偿,但因商业秘密被披露公开,而失去了企业长远发展根基。

  二、知识产权风险如何拒之门外

  (一)商标风险防范。

  首先,针对商标抢注风险,尤其对于创新创业型企业,在核心商品或服务类别上,尽早申请注册商标,而不需等到产品全部完成。后期根据企业发展情况,扩大保护注册类别。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品牌知名度极有可能短期迅速知名,这时就应该考虑扩大注册类别。一是可以将主商标在关联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上注册;二是根据企业国际发展计划,及时将主商标进行海外申请注册。

  其次,对于商标侵权风险,企业无论是在商标注册阶段,还是实际使用阶段,都应请专业人士进行有效商标检索,避免企业所使用商标与他人已注册商标构成近似,否则一旦被诉商标侵权,在主观性较强的商标近似判断结果出来前,企业对于商标的使用会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二)专利风险防范。

  近两年,华为公司在专利发展方面不再让国人感觉道德劣势,2016年5月,与苹果公司签署专利交叉授权协议;2017年4月,三星因专利侵权法院一审判决赔偿华为8000万。所有这些风光,都是这些年华为因专利被动挨打的沧桑。笔者认为,如今华为公司能够在同行业专利技术领域如些硬气,很大程度因其专利储备在做支持。

  创新性企业在项目研发阶段,在充分了解本领域技术动态信息的基础上,对于具有创造性的发明创造,均应提早进行专利申请。一旦产品研制上市,上市前一定得进行防止侵权专利检索,防止自己的产品落入他的专利侵权保护范围,引发专利侵权诉讼。专利申请的结果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储备,进可诉他人专利侵权,要求停止侵权清理市场,同时获得赔偿;退可避免专利侵权诉讼,因为当下很多企业产品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他人的产品中很可能会有自己的专利,其在决定起诉自己专利侵权时也会慎重考虑。

  企业专利储备方面,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商业模式的可专利性。有人说,当前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此观点是否偏激,我们在此不论,但凸显出商业模式对企业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如果自己的商业模式具有颠覆性,为防止他人抄袭模仿,根据2017年4月1日新修改实施的《专利审查指南》,对于含有技术特征的商业模式、商业方法,企业也可申请专利。

  (三)商业秘密风险防范。

  笔者认为企业商业秘密防范保护保护,至少应做到如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企业管理组织和相关制度,适时成立专门部门制订保密规章制度,具体制度内容至少需要考虑商业秘密范围、商业秘密档案管理、商业秘密保密义务、相应处罚等。

  2、加强对商业秘密及其载体的管理。首先,只要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自主制定的经营策略,都可以作为商业秘密来保护。其次,确定商业秘密的密级。从企业保密防范的原则来讲,划分和确定商业秘密密级,有利于商业秘密的分级管理,有利于突出重点、确保企业核心秘密的安全。最后,加强涉密文件的管理。

  3、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员工保密教育,健全员工人事资料,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并规范离职员工管理。

  4、规范供应商和客户等第三人的管理。企业与第三人签订的保密协议中应清楚地表明企业对于有关文件享有的所有权,以及有关文件及其包含信息商业秘密特性。

  专利商标也好,商业秘密也罢,以及因文章篇幅原因未能提到的企业其他知识产权问题,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在此笔者建议企业认真研习并贯彻2013年3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标准,同很多企业做质量认证管理体系道理一样,该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是对企业立项、研发、生产、销售进出口、售后等各环节知识产权管理提出具体要求,以避免企业因知识产权而带来经营风险。笔者相信,如果企业真正能够贯彻落实该标准,其自身知识产权申请、运用、管理及保护定将会上升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