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型独角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作者 | 梁健 摩拜单车知识产权总监
  
  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是一种排他性的财产性权利,从商业角度审视,其体现出具有资产与壁垒的双重属性。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本质就是以上述两种属性为支点,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和公司商业之间的各种可能性,为企业不断创造商业价值。
  
  对于创新型独角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者而言,要想实现上述目标绝非易事,究其原因,除了初创型企业受市场竞争激烈、成本控制严格以及知识产权工作需要从零起步等因素的挑战外,还面临企业所在行业特性、市场地位、技术构成等外部因素以及文化氛围、经营理念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如何在创新型独角兽企业中做好知识产权工作,这既是思考之问题也是实践之主题。笔者结合自身思考和实践,认为在创新型独角兽企业做知识产权需要有创业精神,要将知识产权工作充分融入到整个公司的创业氛围中去,以商业思维将知识产权作为公司独立的业务去规划经营,在工作中始终围绕知识产权资产与壁垒的本质属性来开展,其目的不仅在于保障公司在目标市场的安全运营,还要最终实现知识产权本身的货币化及知识产权业务的盈利。
  
  商业经营是需要管理策略的,将知识产权作为独立业务去规划经营也需要构建符合企业个性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这些策略的制定,至少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内部经营策略、外部竞争环境以及知识产权政策与法律环境等因素。一般而言,在管理企业知识产权时会基于工作内容划分多个业务体系,包括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体系、知识产权布局体系、知识产权风险控制体系、知识产权货币化体系及知识产权外部资源搭建体系等。以下针对各具体业务体系来展开详述如何在该业务体系中制定符合企业个性的管理策略以推动目标的实现。
  
  一、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体系
  
  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体系,是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能力保障,目的是为企业构建具有法律、技术、商业、管理等方面复合知识和技能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
  
  建议多基于诉讼的维度进行知识产权能力的构建,这是因为,一方面后端诉讼对权利的检验可以帮助知识产权团队提升前端对权利进行布局的质量;另一方面诉讼与商业联系紧密,诉讼本身不是目的,其所服务的商业目的会帮助知识产权团队从商业的角度理解如何进行权利的运用,理解行业玩家是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参与行业竞争的。
  
  创新型独角兽企业商业发展迅猛、工作执行节奏快、行业竞争变化快,知识产权管理团队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产权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战略意识、技术理解能力和商业思维等。其中,知识产权负责人作为整个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策划者,尤其要具有商业思维,要保持足够的商业敏感度,所有当前让公司在知识产权业务上付出成本的地方,都是你应该考虑可以怎么做能让公司未来在这些地方可能产生盈利。这种考虑特别需要知识产权负责人能根据对企业商业需求、产业发展、行业竞争等的理解,及时明确知识产权工作的执行重点。
  
  此外,对于创新型独角兽企业而言,由于知识产权工作需要及时了解整个行业竞争态势、竞争对手产品及知识产权情况、公司内部经营要素以及创新情况等全面准确的信息,因此需要在公司层面进行战略性和系统性架构,建议在组织架构上设置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由企业管理层直接领导。
  
  二、知识产权布局体系
  
  知识产权布局体系,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其目的包括:(1)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公司核心无形资产;(2)逐步构建市场竞争壁垒,积累进攻与防御的筹码;(3)逐步培育出具有运营价值的核心知识产权;(4)通过设计相应的制度推动公司创新文化的建设。由于商标较为显性,布局的时候重在考虑防御,在进攻的维度上考虑的策略会较少一些,当然也可以基于对行业竞争的理解及时布局一些具有许可、转让价值的商标。下面主要还是谈谈如何构建专利布局策略来积累具有攻防价值的专利包。
  
  专利布局体系
  
  之所以称其为体系,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要去做一个点的事情,而是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去全面考虑建立起一个系统的体系。不仅要对接发明人挖掘技术方案,还要建立发明人奖励机制以提升专利申请积极性,开展专利知识培训提以升公司对专利的认识,开展专利评审以引导公司创新的质量,与研发团队协同办公以克服研发快节奏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保护不及时,监控竞争对手产品及专利布局以梳理公司专利布局长处与不足等。通过系统性的工作去搭建专利布局所需的各种资源条件,既要务实,也需要务虚。如果整个工作只有专利团队自嗨,或者使其他参与人员认为专利太专业,那么这个体系的工作效果就不会太好。回归到布局策略上,要满足独角兽企业对资产属性的要求,如融资活动,就需要一定数量的专利支撑;而要满足对壁垒属性的需求,特别是新兴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瞬息万变,想要利用专利为企业在关键时候的竞争添砖加瓦,就需要在短期内产生尽可能多的可覆盖竞争对手技术的专利,因此,仅关注自身研发的专利布局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应如何进行专利布局呢?首先,初创企业早期的业务模式中涉及的技术往往是行业内商业价值较大的基础技术,也是竞争对手进入行业容易去模仿的技术,对前期的基础技术进行专利布局尤为关键;其次,需保持足够的商业敏感度,对于商业上判断对业务比较重要的技术方案,不能仅考虑保护自己的方案,还应和研发人员一起,去研究竞争对手可能的替代方案,甚至对竞争对手发布产品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案,都要做相应的布局;再者,需关注行业竞争态势,关注行业内产品和技术的迭代,识别各阶段专利布局的重点方向,新兴行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后,技术关注点会从进入市场所面临的技术问题转化为市场形成规模后所面临的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就是下一阶段竞争的高地,自然而然也是专利布局的重点。相信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布局策略,会尽快为公司产生一批具有商业价值的专利,在市场竞争的关键阶段能发挥进攻与防御的作用,甚至能发挥除资本外的另一决定竞争格局的作用。
  
  三、知识产权风险控制体系
  
  知识产权风险控制体系,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为保障企业在目标市场安全运营的盾。该体系主要是基于知识产权的壁垒属性进行防御性应对,目的是要降低公司业务在目标市场运营的知识产权壁垒,即降低或避免公司因遭遇知识产权诉讼而面临产品禁令及高额赔偿金的风险。对于独角兽企业而言,其商业发展节奏较快,想要完全去梳理并控制风险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但仍需要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适度控制。
  
  对风险的控制应从商业的层面去思考,从自身商业模式、产业环境及外部竞争对手出发,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策略着手:(1)商业模式中所涉及的基础技术方案、商标,是业务模式运营的根基,应结合公司市场情况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前做好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并积极通过异议、无效、收购等手段去提前排除风险,力求在成本适当的情况下确保风险可控;(2)因独角兽企业受资本追捧,知名度较高,且新兴的商业模式会改变传统行业的竞争格局,所以在发展初期较容易遭受来自传统行业非直接竞争对手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在这个阶段企业虽可采取支付赔偿金等方式息事宁人,但仍建议积极应诉,以给外界传达公司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态度,否则后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知识产权诉讼,甚至在公司关键商业节点时遭遇知识产权诉讼干扰。在应诉过程中,需明确甄别背后所隐藏的商业目的,并根据案件的风险大小、难易程度及对方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应诉策略;(3)梳理产业中上、下游供应链合作情况,做好知识产权归属及侵权责任分担的协议安排;(4)定期监控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布局情况,对有威胁的知识产权申请,提前做好异议、无效分析等风险预先防控工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良好的知识产权布局本身也能带来防御效果,如一定数量的覆盖竞争对手产品的专利必然会对竞争对手产生威慑,使其不敢轻易对你发起专利诉讼。
  
  四、知识产权货币化体系
  
  知识产权货币化,是企业知识产权作为独立业务运营并实现盈利的最终目标,是知识产权部门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的必经之路,也是知识产权资产与壁垒双重属性在商业实践中最本质的体现。可货币化的知识产权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布局体系中产生的具有运营价值的知识产权,通过积极运用许可、转让、诉讼、质押等运营手段,以实现货币化,为公司带来直接的资金收入。
  
  独角兽企业所在行业一般属于新兴行业,一些玩家跟风进入行业往往受资本驱动等因素影响,属于野蛮生长,对知识产权布局未给予足够重视或失去布局先机;另外,大量资本和玩家的投入,也催生巨大的市场规模,这也为重视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先企业提供了货币化的机会。此外,新兴行业初期经历过非直接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诉讼后,随着竞争白热化,迟早会在直接竞争对手之间发生知识产权诉讼,这就为行业知识产权的商业变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对于货币化策略而言,由于初期行业的竞争并未形成稳定的格局,跟哪些竞争对手诉讼,跟哪些竞争对手谈许可、转让,在什么时机去做,都需要服务于公司整体的商业竞争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许可、诉讼等货币化手段受制于谈判或法律程序所需要的时间周期,要提醒公司决策层在制定公司商业策略时应该将这个时间周期考虑进去。
  
  在独角兽企业发展初期,知识产权工作主要还是服务于企业更好地参与竞争。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产权货币化对知识产权部门来说是一大步,但对企业来说还是一小步,不能过分夸大知识产权货币化在初期对公司整个商业经营的效果。当行业竞争格局逐渐形成时,货币化的机会会更多。但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竞争对手之间在技术上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是否具有足够领先的知识产权布局,将对知识产权货币化的效果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五、知识产权外部资源搭建体系
  
  知识产权外部资源搭建体系,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目标得以实现所必需的外部保障。其主要目的是:(1)为实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目标寻求优质外部服务资源,寻求志同道合的事业合作伙伴,由于外部资源的核心是人才,因此,归根结底是寻求最优秀、最匹配的专业服务人才;(2)提升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对新兴企业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了解。
  
  独角兽企业初期一般知识产权团队规模较小,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部,往往一个人需要干一个团队的事情,特别需要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分担部分工作,与业内顶尖专家的合作,也有助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形成更好的视野和格局。此外,公司业务节奏较快,需要中介机构服务更加灵活,双方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甲方、乙方关系,应成为实现工作目标的共同创业者。在国家大力倡导促进创新,加强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与各级政府知识产权主管机关建立沟通联系,有助于帮助主管机构了解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也有助于创新主体在政府的支持下解决一些知识产权工作需求。
  
  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笔者结合自身长期在企业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一些实践,对如何以知识产权货币化及盈利为导向去规划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做了一些策略性思考,希望能给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同仁们一些启发,但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客观情况,上述策略也并非都是适用的或者正确的,抛砖引玉,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